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文的意思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自然。以下是改写版:
---
2008年,四川遭遇了强烈的地震灾害。那时,绝大多数老师都在尽力救助学生,而唯独有一位名叫范美忠的老师,他选择丢下孩子,独自逃离现场,成为第一个冲到操场的人。
经过调查发现,范美忠是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高材生。由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只好回到家乡四川当起了中学老师。范美忠的思想较为激进,言辞时常惊人,结果导致他先后四次被学校辞退。
范美忠在地震时逃跑的行为,引发了网络上的轩然大波。他利用这一事件作为契机,把自己极端的观点搬上了电视,引发更多争议。本文的核心,就是要探讨“范跑跑事件”之后,范美忠的生活状况如何,以及媒体是否应当向他道歉。
范美忠的一生要从1972年说起。他出生于四川昌隆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靠种地为生。家中兄弟姐妹众多,他排行最小,是家中的第六个儿子,因此得不到太多关爱。
展开剩余89%他的父亲沉迷打牌,少有顾家,而母亲则辛苦劳作,独自抚养几个孩子长大。范美忠从小性格调皮,是家中最不听话的孩子,他的叛逆性格常常让长辈们头疼不已,也为他后来的道路埋下了伏笔。
范美忠最大的优点是学习成绩优异,但他的为人处世能力却与成绩形成鲜明对比。20岁那年,他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亲朋好友无不为此欢呼,仿佛家里新星冉冉升起。
刚入学时,范美忠在军训中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也许是因为历史没学好,他自称拥有“旗帜鲜明的独立思考”,内心深处反感军训。他曾评价自己的大学生活,觉得自己像个被愚弄的傻瓜,由此可见他对北大有不少怨言。
在大学期间,范美忠屡屡取得最差成绩,完全放弃了以往刻苦学习的状态,转而抵抗各种校规校纪。毕业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公开批评那些曾教过他的老师,抨击大学里的前辈们。
虽然拥有北大文凭,但范美忠踏入社会后,求职屡遭挫折,多次面试失败。那些企业面试官个个精明强干,为什么不录用北大毕业的范美忠?毕竟90年代大学生还是稀缺资源。
无奈之下,他只能回到四川老家,在中学当老师。毕竟在家乡,北大的学历是一块“金字招牌”。但即使找到了工作,他很快对环境不满,不断辞职(据他自己说,换过七所学校)。
这让人纳闷,那个北大毕业生最吃香的年代,范美忠为何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拿着北大文凭做乡镇中学老师,犹如“降维打击”。不论是九十年代还是今天,这样的学历在乡镇教师中都极其罕见。
他自称希望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倡导自由理念。不知道这是出于生活压力,还是一份真诚的教育情怀。
同事们普遍评价他智商很高,但情商欠缺。最终,范美忠在四川都江堰的光亚学校任教,他喜欢那里环境自由,可以畅所欲言,不用太多顾忌。
2008年5月12日,地震突袭。范美忠正在上语文课,据他描述,最初只觉得课桌轻微晃动,他努力安抚学生情绪,猜测可能是小震动。
然而接下来的强烈震感让教室如同被撼动,范美忠瞬间拔腿就跑,成为全校第一个冲出教室、冲向操场的人。其他老师则带着各自班级陆续赶到操场。
大地震过后,范美忠冷静下来,想起自己作为老师的责任,毕竟教师是未来花朵的园丁。他随后与其他老师一同维持学生秩序。据说,他在维持秩序上非常卖力,是最后一个离开操场的人。
5月22日,范美忠在网上发表文章,讲述他地震时的经历。其中一句引起轩然大波:“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但并非那种先人后己、勇于牺牲的人!只有为了我女儿,我才会考虑牺牲自己,其他人,包括我母亲,在那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
他解释,自己只抱得动一个孩子,成年人没办法带走。他认为地震时逃生人人自危,与大家一起被埋没并无意义。学生们多为十七八岁的青少年,他抱不走他们。
但这些话,是他在地震后十天在网上发表的事后言论。此话一出,网友愤怒爆发,怒斥其为懦夫,并给他起了“范跑跑”的外号。
大多数人认为范美忠在危难时刻冲出教室,置学生不顾,是临阵脱逃。甚至有人讽刺他跑得比著名运动员刘翔还快。
有人指责范美忠缺乏师德,但也有少数人支持他,比如美国耐克公司,邀请他做形象代言人。耐克认为,范美忠逃生迅速,显示了他热爱生命。
网友与耐克对范美忠的看法截然不同。网友强调范美忠作为教师,职责是保护学生,而耐克则视他为珍惜生命的普通人。这反映出中美文化差异:在中国,“吃什么饭,做什么事”,责任和身份是分不开的。
笔者认为,中国民族历经无数天灾人祸,依然屹立不倒,这不仅体现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也彰显了强大的凝聚力。而互助正是凝聚力的核心。
如果古代将军怕死不上战场,先辈们不舍生取义,志愿军不敢抵抗强敌,今天的中国恐怕难以为继。失去凝聚力的民族,难以延续五千年文化。
人皆有自私,但中华民族面对大是大非时,有成熟的价值观,老祖宗留下“舍生取义”的训诫,流传至今。
耐克邀请范跑跑代言,引发大量网友抵制,显然不符合中国传统价值观。而范美忠本人也确实反传统,言论激进。
范跑跑事件引发热议,也有人为他辩护,呼吁大众换位思考,勇气与懦弱孰轻孰重?是坚守师德保护学生,还是先自保逃生?这些辩论忽略了他教师的身份。
该事件让部分人质疑中国精英阶层与弱势群体的责任分配。主流舆论中,批评者居多,并有人提到“泰坦尼克号”事件,赞扬船长和船员优先保护弱小。
耐克赞扬范美忠逃跑,而西方却歌颂泰坦尼克船员的舍己精神,这种双重标准令人费解。
在地震中,众多老师面对灾难坚守岗位,唯独范美忠抢先逃生,显示出中国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面对如潮批评,光亚学校校长回应不打算开除范美忠。该校是国内首家个人创办学校,每年输送大量学生出国。
范美忠对外表示,向校长和学生作出有限道歉,但并不认错,坚守自己观点。此“有限”二字透露他并不认同自己行为有错。
南方都市报评论,范美忠“跑出去一个算一个”的观点荒谬,教师不仅教授知识,更应教会学生如何面对灾难。
即使范美忠因逃跑牺牲,逃出废墟的学生生命还长,更何况教师肩负传统道德责任。范美忠反传统、打着自由旗号,误读自由,亵渎了民族美德。
范美忠鄙视传统教育,力图让学生从新视角看世界。但他面对灾难的逃避行为,反映出自私本质。教师言行是教育的一部分,他逃跑“教育”了孩子什么?
对比那些抗震救灾的士兵和志愿者,他们用行动诠释中华民族大无畏精神,而范美忠却在镜头前高谈阔论,成为反面教材。
网上谩骂不断,范美忠依旧用北大才子口吻,坚持自我观点。最终被取消教师资格,显示教育部门明辨是非。
取消资格的最大推动来自学生家长,他们不愿让“范跑跑”教孩子。范美忠失业后据理力争,称法律无明确规定教师逃生须受罚。
他说:“即使丢工作,我也要捍卫我的权利和言论自由。”
五千年中华民族凝聚力,近百年新时代英雄主义,正是靠无数先烈舍生取义铸成。
方舟子亦言,若范跑跑在美国,肯定早被解聘。
官方回应,解聘范美忠由学校自主决定。北大历史系发表声明,以范美忠为耻。
北大书记公开称:“有此学生是学校耻辱,支持开除决定。”教过他的老师记得他毕业时还怒骂前辈。
北大认为范美忠道德败坏,面对灾难不救学生,抛弃亲人,无资格为师,这既是范美忠之耻,也是北大之耻。
光亚学校称,教育局口头要求解雇范美忠,网络舆论给当地施加巨大压力。
记者采访范美忠曾短暂任教的广州一所著名英语实验学校。校方称,聘他因北大学历,21天后因家长激烈反对其偏激观点而开除。
广州校方庆幸当初决定果断。法律角度看,范美忠师德有问题,不宜继续执教,开除合理。
光亚学校虽未出现伤亡,却因范美忠陷入舆论漩涡。
范美忠被开除后并不惊讶,反而去教育局索要正式解聘文件。
网友骂他小人,他自称“真实的普通人”,多年来性格极端未改。
谈及人生,他说:“追求有价值人生很难,我换了七八份工作,四次被赶。”
范美忠认为自己有思想,局势非他原因,是社会所致。
有人想把他钉上耻辱柱,他却说:“我将是复杂符号,非正非反。”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