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国家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后,凭借自身的韧性与资源,实现了迅速的复兴与强大。法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国的军队遭遇惨败,但短短几年后,它却成功地重回世界强国的行列,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那么,法国究竟是如何逆转局面,实现强大的呢?
1940年5月30日,纳粹德国的空军对巴黎发起了猛烈的空袭,随着轰炸声的响起,巴黎这座浪漫之都笼罩在了一层阴霾之中。在仅仅一个月后的1940年6月,法国政府与德国签署了《第二次贡比涅停战协定》,从而宣告法国的投降和德国对巴黎的占领。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政府为了保护国内珍贵的艺术品和文化遗产,决定将巴黎设为不设防城市,结果却使得敌军近乎无血而入,轻松占领了这个文化中心。而德国对巴黎的轰炸,基本上只是象征性的行为,更多是为了震慑。
展开剩余69%造成这种局面有多个原因。首先,法国在战争初期的投降速度非常快,但其工业实力依然存在。在二战爆发之前,法国的工业化程度已经达到一个相当先进的水平,曾一度占据全球工业总产值的约8%。作为欧洲大陆首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法国拥有着齐全的工业体系,能够生产从步枪到航母几乎所有类型的武器。在法兰西战役的激烈交锋中,尽管法国迅速投降,但得益于这种工业底子,国家本土的破坏程度相对较轻,结构大体上保持完整。
其次,尽管法国战败,其殖民地的庞大数量依然赋予了它显著的国际影响力。法国本土约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与其领土面积高达1234万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地相结合,构成了仅次于英国的全球第二大殖民帝国。在整个二战期间,法国的大部分殖民地并未遭到战争的洗劫,尤其是北非和东南亚地区大多未受到战争波及。因此,法国凭借这些殖民地的资源与影响,依然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再次,战后局势下,英美两国需要借助法国力量来对抗苏联。在德国的影响力被削弱后,法国成为了抵制苏联扩张的关键国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英美为维护欧洲的安全稳定,自然愿意不遗余力地支持法国。他们意识到,法国不仅要保持一定的工业发展,还需通过重要的人口基数来与苏联相抗衡。
最后,如果不对法国进行支持和复兴,法国可能会因内部的动荡与经济困难而朝着共产主义的方向发展。众所周知,早期的中国共产党领袖周恩来与邓小平等人在留学法国期间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法国一直以来也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的温床。法国共产党在战前就已有不小的基础,1936年的大选中赢得了150万张选票。随着二战的爆发,法国共产党在抵抗纳粹的期间,其党员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强大的抵抗力量。
在1945年德国投降的历史时刻,当德国签字代表凯特尔看到法国代表在场时,脱口而出:“他们(指法国)也打败我们了吗?”这句话不仅折射了法德之间复杂的历史关系,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若不对法国复兴给予支持,其极有可能在战后的混乱中被共产党的力量所吞噬,导致整个欧洲在冷战阴霾中以苏联为主导。
声明:
本文参考来源于各种历史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删除。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